详情
分享

五星级文化站展示展播——弥河镇综合文化站

记录青州 2023-06-09 09:48

记录青州


今年以来,弥河镇创新提出了“千年古城新崛起 精致弥河多彩文旅”发展新路子,打造“紫色文脉、红色足迹、银色瓜果、彩色花卉、蓝色长廊、青色九龙峪、金色不夜城”七大版块,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建立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并进、多模式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推进文旅、医疗、康养等不同行业、领域跨界联通,引导工业、农业、交通等各领域主动融入文旅元素。突出多元化特色旅游,打造以九龙峪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日游线路和以青州不夜城为代表的夜游亮点,形成品味高、类型全的旅游“一条主链”。全面提振文旅发展动能,建立“大文旅”发展格局,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实现“一业”兴全域、“一域”举全城,成为青州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聚力推动“千年古城新崛起”!

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弥河镇位于青州市东南部,南与临朐县接壤,面积110平方公里,辖77个行政村,1.43万户,5.5万人,耕地面积3400公顷。地处青州市城市旅游发展轴、东部弥河花都特色区、西南部生态休闲区的交汇处,弥河、石河穿境而过,西南部山区绵延起伏,生态景观秀丽多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弥河镇按照“一心五区”战略发展布局,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标准,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标准,苦干实干、全力攻坚,追求一流、奋力争先,全面谱写新时代弥河发展新篇章。
近几年弥河镇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公共文化服务获评潍坊市公共文化示范镇。

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省级森林镇、省级园林镇、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绿色生态示范城镇、山东省最美旅游风情小镇、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文明单位、潍坊市公共文化示范镇、潍坊市五星级文化站等荣誉称号。


二、探索多元供给实践,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率

(一)建设文化阵地,完善硬件建设。一是加大投入,打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近两年弥河镇累计投入40余万元提升改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厅内墙体彩绘弥河银瓜沙滩、湿地公园、白鹭洲等墙体画,楼体共3层,室内文体功能室面积800平米,室外文化广场占地面积1500余平米,其中包括多功能图书室、国学讲堂、综合文体活动中心、棋牌室、多媒体培训室等功能室,文化站免费对外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42小时。
为保证文化站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在镇年度财政预算中,专门列入文化站年度人员经费、业务活动经费和日常工作运行经费,每年支出60万元左右,按时足额拨付。

二是延伸触角,新建“海岱书房弥河书院”。设立多功能图书室,集少儿阅览、成人借阅、电子查阅、报刊杂志借阅等功能为一体的“海岱书房 弥河书院”,目前书房藏书2.1万册,与市图书馆联网,实现通借通还。在桐峪沟村打造“弥河书院 桐峪书屋”,藏书2500余册,配备棋牌桌、画案、锣鼓、音响等设施;在石河社区打造“弥河书院 石河书屋”,藏书2500余册,电脑8台,解决弥河镇南部片区群众图书借阅问题。

海岱书房 弥河书院

弥河书院 桐峪书屋

三是立足群众,畅通农家书屋“最后一公里”。辖区内77个行政村全部配备达标的农家书屋,截至2022年6月底全镇农家书屋共藏书7万余册,同时,在2021年为20个村的“农家书屋”提档升级,更新书册4640册,目前所有村配齐农家书屋管理员,全部建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17个村级文化大院均配备1万元的电脑、锣鼓、棋牌桌椅等文体物资340余件,持续做好群众的“第一工程”,保障群众的文化阵地的良好发展。

文化物资配送发放

与潍坊职业学院共建共享,爱心捐书活动

贾庙村农家书屋

大涧堡农家书屋

黄泥农家书屋

(二)壮大文化队伍,强化软件支撑。一是配齐管理员。镇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四名,其中一名专职图书管理员,各村均配备文体管理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全镇77个村有广场舞、秧歌、锣鼓、戏曲、象棋等文体队伍达2000余人,在元旦、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举行相应的文艺演出活动,每年组织优秀节目进城展演,并且在市级组织的“今天我最红”、云门剧院、中晨艺术小镇等演出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元旦开展亲子团建活动

九九重阳节活动

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技能培训

象棋比赛

广场舞大赛

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志愿服务。弥河镇第一批列入“青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试点镇”,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积极弘扬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依托青州市美术家协会、市书画家联谊会、市作家协会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在全镇全部铺开,群众参与度达5000余人,真正做到了不断扩大文化参与面,把文化惠民送到百姓家门口。

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镇

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桐峪沟村

文艺志愿者新春走基层活动

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黄泥村
艺志愿者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交流活动

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走进赤涧村

三是建立文艺队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全镇77个村共成立150余支村级文艺队伍,拥有弥河艺术团、新华艺术团、全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章庄同心艺术团4个本土剧团,并有曳步舞、广场舞、旗袍秀、太极拳等7个镇级文艺团队,均是成熟的文化艺术团体,各团体有专业演出人员近30余人,2021年-2022年在全镇展演上百余场。

弥河镇书画协会组织书画展活动

庆五一书画展活动

弥河镇棋王争霸赛活动

文艺团队团建活动

弥河镇广场舞大赛

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三、提升文化惠民服务效能,实现百姓“精神富裕”

(一)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每年春节组织开展“迎新春”村级文化汇演活动、全镇广场舞大赛、“不忘初心志 翰墨颂党恩”书画展、银瓜艺术节、棋王争霸赛等活动。村民积极参与,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人数达总人口5%以上,营造出“家家翰墨、户户书香”的浓厚艺术氛围,让文艺的种子在每一个家庭生根发芽。

弥河镇棋王争霸赛

“4.23诵读经典”阅读活动

中小学生红色教育行

弥河镇声乐大赛
(二)打造文化阅读阵地。一是联合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激发广大青年儿童的阅读热情,在国庆期间积极组织弥河初中、弥河小学开展“庆国庆 迎中秋”少儿朗读大赛,共有60余名学生参与,围绕革命红色故事、礼赞祖国等主题开展。通过朗诵大赛,学生们在深入品味文学经典魅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国庆节阅读推广活动走进校园

弥河小学学生在图书室阅读

开展国学启蒙活动

弥河镇大手拉小手读书活动

二是带动村民。围绕“书香筑梦未来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阅读活动,弥河镇文化站牵头,在全镇77个村深入宣传、广泛动员,以点带面、以家带村,依托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十一”国庆等节日,在各村农家书屋举办“主题阅读活动”,号召大家放下手机从我做起,带动家人及身边的家庭,打造基层文化螺旋上升的生态圈。

三是自我提升。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举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全镇机关干部、村“两委”全部参与,会上共同阅读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手册》。邀请市委党校高级讲师结合实际,为全镇机关干部详细讲解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公共文化后劲活力。坚持内引外联,引进公共文化发展“源头活水”。今年以来,举办了青州市文化站长培训、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等现场会,潍坊市旅游发展大会、知名企业家山东行潍坊站等在弥河镇进行现场观摩,潍坊市各县区前来参观考察弥河镇文旅工作发展。

四、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文物保护

(一)健全责任体系。坚持以全镇群众安全、文物安全为中心,扛起政治责任,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增强底线思维,力戒形式主义,由镇主要领导班子牵头,镇文化站、安监所、规划办、党政办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履行安全排查“一岗双责”,深入开展拉网式大检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稳步发展。
(二)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弥河镇共有35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镇选聘文物保护管理员,分片包点,建立联络机制,负责文物的日常保护工作,并给予一定的文物保护补助,另外建立巡查保护台账,做到保护工作情况明、痕迹清,切实保护辖区内文物安全,消除文物周边安全隐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宣传、组织文物保护学习、发布镇公众号、实地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强全镇群众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由点到面,全方位做好古墓保护工作。

(三)严格抓好防火工作。结合西南片山地、森林居多的情况,联合镇消防队、安监所等部门,重点检查督导九龙峪风景区、圣水峪风景区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通畅,应急预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规范设立安全警示牌和防护措施。每天对景区进行网格化巡逻,务必确保全镇旅游景区安全。

五、更新发展思路,打造“精致弥河 多彩文旅”品牌

弥河镇紧紧围绕“文旅融合”建设要求,突出文化理念、文化元素、文化符号融入到旅游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基础建设、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等工作扎实推进,先后启动建设九龙峪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云门山四季滑雪场、不夜城、青州花卉公园、青州(国际)花卉创业园、赤涧农业公园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实现了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养生的融合互动,全面叫响了“精致弥河 多彩文旅”的文化服务品牌。
(一)紫色文脉。挖掘赵匡胤、明衡王等历史文化故事,“讲好一个故事、带活一个地方”。发掘历史资源,丰富内涵,全面启动村级历史文化记忆工程,推进文旅融合,构建“紫气东来”之旅。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以村为基本单位,深入搜集村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和古迹古物文化,每个村一个文旅品牌,将各个品牌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旅游文化线,打造文旅特色链条。

历史文化名村上院村(修真宫、古树)

(二)红色足迹。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红色足迹旅游,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红色旅游”项目,建设益都支前粮站纪念馆,重新修建并完善华东保育院旧址、陈毅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引领,发展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将红色旅游发扬光大。

在华东保育院组织党员教育学习

在赤涧支前粮站组织爱国教育学习

在陈毅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学习
(三)银色瓜果。依托学农网“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山东清凉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载体,对弥河银瓜、大樱桃、黄桃等特色农产品,提供线上线下品牌推广、新型农民培训、专家研讨会等系列服务,开拓农产品科技化、品牌化、高端化之路。

在弥河银瓜种植基地,瓜农喜获丰收

黄桃采摘园

樱桃采摘园
(四)彩色花卉。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优势,推动花卉产业由“单一化”向“全链条”方向转变,建设国家级花卉院士工作站、省花卉种苗工程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培育省高档花卉育繁推产业园、增福寺盆景艺术小镇等4个省市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中国花卉电子商务中心,打造“花文化”、“花卉游”特色路线,推动全镇花卉产业链条式发展,带动全镇近万群众从事花卉产销,形成30亿级花卉产业集群。

花卉种植十百万千发展模式

蝴蝶兰种植基地
(五)青色九龙峪。九龙峪景区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精品旅游综合体,辐射带动周边2个镇12个村庄,直接吸纳1000多名群众就业。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桐峪沟村先后荣获“山东省绿色村庄”“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点”等称号。

九龙峪景区
(六)金色不夜城。青州不夜城是以旅游业、文化产业、新零售为入口,吸引客群、促进消费、带动就业、多态融合的典型“不夜城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激活式动力。建设青齐会客厅、市集、国潮风的情景式场域;精心打造游龙戏谷、云门广场、潮寿天地、诗酒云肆、龙马精神、非遗坊、烟火巷、戏楼、祈福神树等一系列的功能演绎场景;汇聚全球的美食、多彩的非遗展演,交互式艺术、沉浸式夜游、带入式的文化场景,按照节庆模式深度叠加一系列应接不暇的齐鲁文化汇演、行进式巡游与游客互动。

青州不夜城



没有更多内容了~
城市通